家具头条|杨耀 | 中国古代家具简况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4-28 点赞量:0    阅读量: 2330

- 学海遗珍 · 第卅五期 -


中国古代家具简况

原文载1963年《建筑理论及历史资料汇编》第一辑

明清家具研习社 重新配图整理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人类远在使用石器工具的年代里,就会使用自然石块堆成原始家具的雏形“丌“。


商晚期青铜饕餮蝉纹俎

在商、周两代的铜器里的“俎”,具有家具的基本形象。我们有理山推测在铜质俎出现的同时或更前一些时,应已有木制的俎了。

木俎、铜俎的出现可能受了自然石块堆成的原始家具雏形的启发。



俎从虞至周的变化
已完成了日后框架坐具的基本形制

铜器中的“禁”是摆放礼器的。其形象也似乎反映了箱形家具的原始式样。

以后随着木结构在建筑营建中的不断发展,柜架式的家具也出现了。

上述两种不同的家具结构形式,在古代工匠的不断实践中获得了发展,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家具体系。


唐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席地而坐”演变为“垂足而坐’。这也是我国家具发展的重要转变。

房屋内部空间变化和布局,关系到家具尺度的演变和家具的组台格局,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家具发展的重要课题。

数千年来,我国家具在历代劳动人民创造性的劳动中,逐步形成了技术精良,造型优美的独特风格。


商、周、春秋时期






在商、周两代的铜器里的铜禁,铜俎,反映了我国早期家具的雏形。说明在奴隶社会已有相当精美的家具出现了。


西周青铜夔纹禁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春秋青铜有足铜禁
(河南淅川楚令尹子庚墓出土)


青铜三联甗座
殷墟王室妇好墓出土

俎的形象代表着后代的几、案、杌、桌的类型。禁的形象代表着后代的箱、橱、柜的类型。另据商代的甲骨义,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床、几的形象。

周代又出现了曲几 ,屏风,衣架。


甲骨文、金文中早期家具形象痕迹

春秋时期,著名的带有神话色彩的鲁班,是个能工巧匠,传说他在汇集了以往的木工技术的基础上,对木工技术又作出了新的发明创造、被后代木工奉为为祖师。

鲁班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土木营建和木构家具的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






从这一时期的建筑成就之巨,可以推想当时的室内陈设和家具是丰富多样的。战国时代的出土文物里有极为珍贵的家具遗留给我们,使我们能够看列两千年前家具的成就。



漆木矮足案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
通高11.6,长113,宽55.2cm
盛食器,九连墩2号墓出土

战国黑漆朱绘鸟足漆案

长138.6、宽53.7、高44.7厘米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从信阳,长沙战国墓出土的床、几、案等实物,不仅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木质家具制作水平,而且可以看到工匠们己能比较熟练地在家具表面进行髹漆和彩绘的技术,有的家具上还出现精美的浮雕。


战国木床
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


战国漆衣箱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漆木几 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10年)

通高48,长47.4,宽16.2cm

安体器,九连墩2号墓出土



战国各式漆几



西汉 彩绘漆案
江苏扬州西湖乡胡场出土

西汉 漆案及餐具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汉代各式漆几漆案图


彩绘漆屏风 西汉(前202~9)

高62厘米,宽58厘米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这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形制都很矮。家具出现了新的品种和类型。

几形结构由一板而尺度加长、两端挑出。发展为案形结构“丌”。

家具的卯榫在这一时期有较大发展。从出上的木床、几案实物和同期出土的木质棺椁的构造上,可以知道此时己有格肩榫、燕尾桦,透榫,勾挂榫等多种榫卯。



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所反映当时室内家具组合的使用情况和类型看,又有了长足的进展。

屏风得到广泛的使用,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屏蔽风寒,同时也能成为起居、会客的肃静背景,起到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

南越王墓出土屏风复原图

汉代的床主要是卧具。胡床是这时的新家具,轻便折叠,易于携带。成为狩猎和战时的常用家具。


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佛教的影响和民族的融合,建筑和家具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我们从甘肃敦煌最早的窟壁上见到了西魂年间壁画上的扶手椅和年代稍晚的高凳,说明当时已有高型家具,虽然那时普遍的仍是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但高型家具则已有萌芽。


敦煌138窟壁画中 同时出现了四足床与禅椅数张


床和榻的尺度有了加高,床上有帐架和仰尘,这时有可折叠移动的屏风。也出现了方凳、圆凳等新型家其的雏型。

北魏《维摩诘变相图》局部

北魏石刻画像中的屏风、榻和几

北魏石刻画像中的屏风、榻和隐囊(山东博兴出土) 



东晋吴道子绘《释迦降生图》中的方凳

北齐石室墓石刻画像中的圆墩(山东益都出土)



隋、唐、五代时期 






此期建筑技术空前发展,住宅有了三合院、四合院,还有用回廊连接的各种院落布局,家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乖足而坐的休憩方式逐渐成为若遍现象。


隋瓷凳、瓷凭几、瓷案、瓷榻和瓷柜等

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仍然比较广泛地保存首,因而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而。

在床榻上,常使用壸门装饰,髹漆家其上已使用螺钿镶嵌技术。

唐三彩壸门榻(陕西富平李凤墓出土)

家其的品种有了很大发展,种类繁多,如短几,长、短案,方、圆案,高、低桌,方、圆凳,靠背椅,扶手椅,藤墩,床,榻,巾架,衣架,箱,拒,橱等。


唐《宫乐图》中的大漆案和腰圆形凳

从《熙载夜宴图》所描绘的家具造型看,当时对家其的比例、尺度都有了很好的推敲,其功能尺度己非常适合于垂足而坐的生活习惯了。

但只局限于统治阶层少数人使用,广大人民群众还不能使用这种完备的家具。

传五代顾闳中绘《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中的床、案


我国家具发展到唐末五代,对高型家具的品种类型已基本具备,为两宋时代高型家具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宋、辽、金时期 






由于中国绘画在宋代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家具样式和室内家具布局在传世的绘画上得到形象的反映。同时近三十年来亦有较多家具实物或模型出上。

这时期家具总的特点是高型家具普及,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代替了席地坐的生活方式。

十八学士图 · 观画


从多幅宋画和出土实物上可以看出当时室内布置是均衡与对称两种格局并存。矮塑炕桌安放在榻上作为待客茶儿,是一种新的布置方法。

这时期家具上使用各类线脚,也使用了束腰做法。

北宋木椅 江苏江阴出土
宽41.5厘米,深40.5厘米
通高66.2厘米,座高33厘米

有些板面周边使用类似枭混形的凸凹断面,有些构件使用了多边形和凹角的断面。

有些桌和凳在束腰之下,牙板向外膨出,腿部向内曲弯并做成里勾或外翻的马蹄形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做法。


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墓复原图

《蕉荫击球图》中的平头案



《绣栊晓镜图》中的梳妆台和镜架


这一时期家具造型更加秀气轻巧。

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椅则是典型代表,是继隋唐五代以来框架式家具少有的遗物,


北宋木椅 河北巨鹿出土
宽50厘米,深54.6厘米
通高115.8厘米,座高60.8厘米


北宋木桌 河北巨鹿出土
长88厘米,宽66.5厘米,高85厘米

从这两件家具结构上,可以窥见家具和建筑上的梁、枋、柱以及替木的相似情况,可以看到我国家具与建筑风格发展的一致性。


元、明、清时期 






我国家其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家具的各种类型和品种都已齐备、除功能上充分满足了当时的生活要求,构造上使用了巧妙的榫卯外、在造型上亦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中国家具的独特风格。

左上:元 方桌(山西大同冯道真墓)
右上:元晚期 抽屉桌(山西文水北裕口古墓)
左下、右下:元陶供桌(山西大同元代王青墓)

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


元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如出现了罗锅枨,霸王枨、高束腰等新做法。

明代,由于社会经济空前发展,海运发达,东南亚一带的木材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输入我国以及我国自产的同类优质木材。

 紫檀木


 黄花梨


这些制造高级家具的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丽,色泽柔润,再结合我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创造出举世公认的明式家具的工艺艺术和浓厚的中国气派。

明式圆角柜


明式家具特点主要没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二)结构科学,榫卯精密、坚固牢实。
(三)精于选材配料,垂视木材本身自然的纹理和色译。
(四)雕刻、线脚处理得当、起着点睛的作用。
(五)金属配件式样玲珑,色洋柔和,起到输助装饰的作用。


明 黄花梨三五足圆香几


明式家具,在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得到世人的公认。

杌椅类家具

几案类家具


橱柜类家具


床榻类家具


书橱、台架类家具

清代早期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代风格,变化不大。到了乾隆年间,广泛吸收了多种工艺美术手法,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于是家具风格为之一变,为清代家具风格奠定了基础。

清式家具、尤其是官廷用家具,多施雕刻,把许多工艺美术的手法和作品吸收作为家具的装饰手法和题材,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清乾隆 黄花梨嵌牙木雕山水宝座 


金漆描绘,雕漆镇漆、螺细镶嵌,玉石象牙,珐琅瓷片,银丝竹簧、椰壳、黄杨……富丽大观,但到晚清时期多数流于繁琐、细碎,偏重观赏,不重适用。

清中期 紫檀镂雕龙纹香几 

紫檀嵌珐琅夔龙纹翘头案

我国家具艺术,从唐、宋到明、清,对东西方许多国家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到国际的重视。



- 全文完 -

(文章有删节)

作者名片

杨耀先生

(1902~1978)


杨耀,字子扬,中国研究明式家具的开拓性学者,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先驱和奠基人。


1932年开始与艾克先生(Dr. Gustav Ecke)合作研究明式家具,编著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明式家具的专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于此同时撰写《中国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我国民间的家具艺术》等明式家具重要论文,对明式家具的产生背景、类型、结构、榫卯、造型、装饰手法、工艺技艺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学海遗珍往期 / Past Events


直接点击文字查看文章
| 王世襄·家具名词束腰和托腮小释 | 杨耀·明式家具艺术 | 陈增弼·明式黄花梨家具之美 朱家溍·漫谈椅凳及其陈设格式 海岩·红木家具用材杂谈 周默·木器家具造假的几种常用方法 周默·艾克先生与《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胡德生·明清家具的时代特征 鲁宁·明式家具在清代王府中的使用 王世襄·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 陈增弼·明式家具的功能与造型 杨家驹·选购红木家具三部曲 胡文彦·明式家具的装饰 | 张志扬·傲里拔尊的花黎木 | 朱传移·王世襄先生出书记 | 杨乃济·一件黄花梨交杌的友谊 | 朱家溍·雍正年的家具制造考(上)| 朱家溍·雍正年的家具制造考(下)杨耀·中国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问题 |  濮安国·明代的两出头扶手椅与联帮棍  | 王正书·谈明代家具的鉴定 | 文人的理想国:王世襄与他的明式书房 | 陈增弼·艾克与明式家具 | 安思远·夏威夷中国硬木家具收藏的形成 | 安思远·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家具 | 舒乙·古典家具的逆向运动 | 吴美凤·明清「苏作」大不同 | 柯惕思·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 序 | 胡德生·中国古典家具学科的确立与发展 | 王世襄·明清家具的髹饰工 | 王世襄·明清家具的髹饰工艺(续)| 胡文彦·明式家具的文人气质 | 田燕波的榫卯「规矩」| 王世襄·多姿多彩的山西民间家具 |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