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中国馆”拆掉,又重新装好的

来源: 机械猫    发布时间 2025-04-27 点赞量:0    阅读量: 2164

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世博会,

埃菲尔铁塔因此诞生,

成了当时、也是如今最经典的建筑。

迄今已有129岁。

 

2010年,

一座“东方之冠”出现在上海世博会,

作为标志性建筑的中国馆

也将被永久保存在黄浦江畔,

而它所承载的则是千年的文化传承。



在许多人的眼里,

巨大的中国馆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

有着浓厚的东方特色。

那么,在智慧的匠人那里,

这座2.7万平方米的建筑物

还能变成什么?


榫卯设计+鲁班锁结构=艺术品



95个组件+无钉无胶=建筑模型




可装+可拆=益智玩具



又抑或是



 


甚至是 



总之,无论从何种角度,

这座中国馆模型

都算得上是我们触摸传统文化的

一件不可多得的创意设计。




1、丁是丁,卯是卯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髓,榫卯结构的起源甚至比汉字更早,通过各种嵌套结构就可以把木制零件牢牢固定在一起,因此,榫卯就象是一种高级的立体拼图。



相传中国古代盖建皇宫、庙宇不可使用铁钉,因为会破坏风水,所以就必须用榫卯的方式进行。


 

一榫一卯、一凸一凹、一阴一阳、一丝不苟。榫卯结构是两物体相互衔接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哲学。而二者靠的是木构件的摩擦力链接,因此尺寸必须非常合适。



模型巧妙的榫卯结构使其浑然一体,可以提起搬动,符合建筑力学。




2、 “古代手游”


模型还运用了鲁班锁的咬合结构。


鲁班锁起源于榫卯结构,可说是一种复杂的,高度技巧性的榫卯关系,也是中国古代汉族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



鲁班锁不使用任何粘合剂或钉子,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卡榫凭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密合度稍有偏差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



 其结构通过几何分割,可以组成多种锁定方式,6根木条组成的样式更可多达119963种,挑战脑回路,同时也是一款流传了千年的“手游”。




3、古建精华



传统的榫卯设计加上鲁班锁的咬合结构,使模型成为了一个牢固的整体。而类似斗拱功能的结构组件,又给模型内部留出了空间。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也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它位于柱与梁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力传递的中介。而这种榫卯的结合方式也使之成为了房屋抗震的关键。



 明清之后,斗拱的结构作用开始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这一模型语言简练,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层层叠叠的累加与空间感也赋予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文章来源:易乐木艺iwoodclub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家具头条立场。



喜欢请点赞
提示信息
机械猫